據外媒時訊,亞洲較大的原油買家均在尋找各種可以繞過歐洲和美國制裁并且從伊朗進口石油以及原油的方法,這也暗示,歐洲和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或將走入歷史。
此前,美國和歐洲企圖通過對伊朗進行財政、船運以及保險方面的制裁來遏制伊朗的核武器項目,但是中國、印度、日本和韓國依然保持對伊朗原油百萬桶的日進口量。
今年中期,受伊朗制裁的影響,亞洲煉油廠逐漸降低了伊朗原油的進口量,市場經濟分析師稱,基于當前的發(fā)展態(tài)勢,預計今年八月和九月,進口量或將有所回升,但是年底之前,進口量將穩(wěn)步增長,不會出現過度浮動,除非美國和歐洲再次提出新的制裁。
按照當前的匯率計算,與年初相比,伊朗每日的出口虧損總額達1.1億美元。據悉,為了彌補今年中期供應中斷的劣勢,日本將其今年八月份對伊朗原油的進口量上調至700萬桶,印度也宣布效仿日本,將其進口量上調至200萬桶。
作為伊朗最大的原油消費國和貿易合作伙伴,中國方面宣布保持正常進口水平,將其今年八月份的進口量保持在800萬桶。盡管全球范圍內的原油市場較為飽和,但是伊朗原油憑借價格折扣和貿易融資便利條款等優(yōu)勢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同時伊朗原油多為高硫石油,是多數煉油廠的理想選擇。
今年早些時期,日本、韓國和印度宣布降低對伊朗原油的進口量,今年上半年同比降幅均達15%,從而,美國授予這些國家進口豁免權。與此同時,中國方面宣布同比降低20%的進口量,也獲得了進口豁免權。 預計今年九月,韓國將恢復對伊朗原油的進口,韓國方面則表示,將效仿中國和印度,要求伊朗方面使用自己的油輪運輸原油,這樣一來,運輸保險的責任就轉移至伊朗。
截止至目前,只有日本煉油商在進口伊朗原油時依靠本土政府部門的保險費用支持,據悉日本政府部門約提供76億美元的保險費用,而印度政府僅僅提供一部分。
今年二月份時,布倫特原油價格漲至四年來歷史新高,報收于128美元每桶,主要是基于伊朗原油供應不穩(wěn)的影響。 全球范圍內,伊朗原油市場優(yōu)勢較為明顯,但是在進口伊朗原油的同時,這些亞洲國家依然謹慎小心。